4月25日下午,bat365组织2015、2016、2017三个年级共38位菁英班学生来到中北校区脑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和生理学实验室参观探访。此次活动旨在拓展菁英班学生在神经生物学和生理学学科的知识范畴,加强两校区间的交流,让生物科学菁英班学生对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所和生理学研究所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为将来的科研训练和进一步的研究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此次活动也得到了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所和生理学研究所师生的鼎力支持,热情的接待和细心的讲解给来访的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学生抵达脑所
下午1点30分,菁英班的学生们到达了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所,参观活动由林龙年教授的讲座开启,带领学生们循循探索大脑的世界。讲座开始时,林教授介绍了脑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的起源与发展历程。脑所最初创立自“聪明鼠之父”Pro. JoeZ. Tsien教授,现今除脑功能基因组外,还有脑网络的神经信息处理、脑环路研究共三个方向。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教授以宇宙大爆炸为例,以进化的视角引入“智能”概念,为同学们厘清了神经生物学的发展脉络,最后切入如何解码大脑这个人类最后的科学谜题堡垒。林教授以自己的实验室对海马CA1区的研究为例,从HM的神奇案例到实验室中小鼠“窝概念”细胞的放电,同学们被这个全新的领域深深吸引。PPT上的视频使得老师的讲述更为生动——在多通道在体记录技术下,视频中小鼠看见形似“窝”的东西,如朝上放的盖子,“窝概念”细胞便会持续噼啪放电;而若是给小鼠吹来猫咪贴身物品上的“猫味”,对比香水、酒精、醋酸,小鼠的杏仁核会反映出长期自然选择下的恐惧放电。林教授生动细致的讲解让同学们目不转睛。讲座的最后,林教授提及美国脑计划中脑区全覆盖的概念,又将如今计算机信息编码、遗传信息编码与正在探究的大脑信息编码类比,邀学生们一同怀抱对美好未来的殷切期望。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意犹未尽,争先恐后地提出问题与老师交流探讨。“克隆猴可以说明我国在非人灵长类上取得领先地位吗”、“多通道芯片技术是如何精确到单个神经元电信号的”、“老师为何选择海马的CA1区作为研究对象”等等,林教授一一耐心作答。如此的互动拉近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讲座气氛,也使得同学们对神经生物学和脑所有了更准确的认识。
林龙年教授讲座现场
交流环节后,同学们分组有秩序地进行参观脑功能基因组学实验室和生理学实验室。实验室里的老师热情地为大家介绍了一些实验手段,如用单通道探索“狭路相逢勇者胜”中小鼠有关社会规则的脑区、膜片钳技术、创伤后应激综合征小鼠的模型构建、老年阿尔兹海默症三基因小鼠模型的构建、冷冻切片技术,还有理科大楼生理所的电生理相关技术等。避开了大家的知识盲区,遇到感兴趣的话题还与在场的学长学姐相聊甚欢。
菁英班学生参观实验室
短短三个小时,满满的行程伴随着喜悦与回味,让同学们领略了一个全新的生物世界。老师们的循循善诱、对话交流,对实验操作的现场观摩、感知体验,让大家对神经生物学和生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一探究竟的好奇。期待将来在相关领域看到同学们活跃的身影!